8(第5页)
作者:中国通史
推荐阅读:天下之弱者的反击、网游之玩转宇宙、云其深、暧光昧影、我高考落榜后去修仙、七爷是个妻管严、抗战奇兵、恶魔娃娃:挑个王爷爹爹、21世纪星际走私、影综:机械飞升开局被选做坏人、光辉道路、狂乱逆天、万界之无敌反派、位面养殖专家、我的冰山男友、穿越之遇上你是我的幸运、花开春暖、我是阿斗,我不用人扶、拈花偷心、穿书后,我获得了反派系统、
一秒记住【天翼小说网 https://www.tyxsw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吴兢看来是不迷信祥瑞的,他在《灾祥》篇首录唐太宗之语“朕比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,频有表贺庆。
如朕本心,但使天下太平,家给人足,虽无祥瑞,亦可比德于尧、舜。
若百姓不足,夷狄内侵,纵有芝草遍街衢,凤凰巢苑囿,亦何异于桀、纣?”
但吴兢显然很欣赏灾异对君主的示警作用,如录唐太宗所云“天见彗星,由朕之不德,政有亏失,是何妖也?”
“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,颇有自矜之意,此吾之过也。
上天见变,良为是乎?”
所以,如果对灾变能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,未尝不是件好事,如魏徵所说“陛下因有天变,遂能戒惧,反复思量,深自克责,虽有此变,必不为灾也。”
全书40篇,以《慎终》居末,与开篇《君道》呼应,颇具匠心,饶有深意。
篇中录魏徵谏唐太宗《十渐疏》,语重心长,掷地有声。
指出唐太宗“顷年已来,稍乖曩志,敦朴之理,渐不克终”
。
故强调“战胜易,守胜难”
,“居安思危,孜孜不怠”
之理。
《贞观政要》之成书时间,由开元初而至开元末,其时也正是唐玄宗由励精图治渐趋安逸奢侈之时。
因而《慎终》篇又格外具有现实意义。
吴兢虽然对唐太宗推崇备至,但本着“直笔”
准则,依然做到了“爱而知其丑”
,在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一些唐太宗的过失和缺点。
如《纳谏》篇记他为一马暴死而盛怒,欲杀养马人。
又记他曾宠信过小人权万纪、李仁发。
《封建》篇记他大封皇室诸王和功臣数十人为世袭刺史。
特别是《慎终》篇照录魏徵《十渐疏》,疏中将太宗在贞观初期和贞观中期的不同表现一一对照列举,一针见血、毫不留情地指出太宗的现实毛病。
当然,吴兢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撰述此书,书中提倡的“爱民”
、“保民”
思想,也并非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,实质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、根本利益。
《贞观政要》对于唐朝来说是一本很及时的书,被以后的皇帝当作座右铭,“书之屏帷,铭之几案”
(戈直《贞观政要序》),还被当作皇家子弟的学习教材。
唐宪宗李纯、唐文宗李昂、唐宣宗李忱是晚唐稍有作为的君主。
他们都注重研习《贞观政要》,从中汲取施政经验。
元和四年(09),宪宗仿《贞观政要》体例又编撰《君臣事迹》4篇,记上古以降历代圣君贤相之事。
唐宣宗曾“书《贞观政要》于屏风,每正色拱手而读之”
。
唐朝以后,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很推崇这部书籍。
元朝皇帝曾多次提起《政要》一书,并请当代儒臣讲解书中内容。
明朗规定,皇帝除三、六、九日上朝以外,每天中午都请侍臣教授《政要》。
明宪宗朱见深特别注意《政要》的刊行工作,亲自为之作序,以示推崇。
清朝康熙、乾隆皇帝都很熟悉《政要》内容,并且十分仰慕“贞观之治”
。
乾隆皇帝说“余尝读其书,想其时,未尝不三复而叹曰‘贞观之治盛矣!
吴兢看来是不迷信祥瑞的,他在《灾祥》篇首录唐太宗之语“朕比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,频有表贺庆。
如朕本心,但使天下太平,家给人足,虽无祥瑞,亦可比德于尧、舜。
若百姓不足,夷狄内侵,纵有芝草遍街衢,凤凰巢苑囿,亦何异于桀、纣?”
但吴兢显然很欣赏灾异对君主的示警作用,如录唐太宗所云“天见彗星,由朕之不德,政有亏失,是何妖也?”
“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,颇有自矜之意,此吾之过也。
上天见变,良为是乎?”
所以,如果对灾变能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,未尝不是件好事,如魏徵所说“陛下因有天变,遂能戒惧,反复思量,深自克责,虽有此变,必不为灾也。”
全书40篇,以《慎终》居末,与开篇《君道》呼应,颇具匠心,饶有深意。
篇中录魏徵谏唐太宗《十渐疏》,语重心长,掷地有声。
指出唐太宗“顷年已来,稍乖曩志,敦朴之理,渐不克终”
。
故强调“战胜易,守胜难”
,“居安思危,孜孜不怠”
之理。
《贞观政要》之成书时间,由开元初而至开元末,其时也正是唐玄宗由励精图治渐趋安逸奢侈之时。
因而《慎终》篇又格外具有现实意义。
吴兢虽然对唐太宗推崇备至,但本着“直笔”
准则,依然做到了“爱而知其丑”
,在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一些唐太宗的过失和缺点。
如《纳谏》篇记他为一马暴死而盛怒,欲杀养马人。
又记他曾宠信过小人权万纪、李仁发。
《封建》篇记他大封皇室诸王和功臣数十人为世袭刺史。
特别是《慎终》篇照录魏徵《十渐疏》,疏中将太宗在贞观初期和贞观中期的不同表现一一对照列举,一针见血、毫不留情地指出太宗的现实毛病。
当然,吴兢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撰述此书,书中提倡的“爱民”
、“保民”
思想,也并非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,实质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、根本利益。
《贞观政要》对于唐朝来说是一本很及时的书,被以后的皇帝当作座右铭,“书之屏帷,铭之几案”
(戈直《贞观政要序》),还被当作皇家子弟的学习教材。
唐宪宗李纯、唐文宗李昂、唐宣宗李忱是晚唐稍有作为的君主。
他们都注重研习《贞观政要》,从中汲取施政经验。
元和四年(09),宪宗仿《贞观政要》体例又编撰《君臣事迹》4篇,记上古以降历代圣君贤相之事。
唐宣宗曾“书《贞观政要》于屏风,每正色拱手而读之”
。
唐朝以后,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很推崇这部书籍。
元朝皇帝曾多次提起《政要》一书,并请当代儒臣讲解书中内容。
明朗规定,皇帝除三、六、九日上朝以外,每天中午都请侍臣教授《政要》。
明宪宗朱见深特别注意《政要》的刊行工作,亲自为之作序,以示推崇。
清朝康熙、乾隆皇帝都很熟悉《政要》内容,并且十分仰慕“贞观之治”
。
乾隆皇帝说“余尝读其书,想其时,未尝不三复而叹曰‘贞观之治盛矣!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